potato这个软件有病毒吗

大家好今天来介绍potato这个软件有病毒吗(怎么种小土豆视频)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potato会盗取个人信息吗
  • 2、怎么种小土豆
  • 3、eachpotatowasgivenanameofapersonthatthechildhat是什么意思
  • 4、马铃薯Y病毒病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 5、什么是马铃薯病毒病

potato会盗取个人信息吗

potato会盗取个人信息,Potato是一款即时通讯软件,手机中病毒是可能会泄露的个人信息的

怎么种小土豆

不知道你要的是不是这个?可以去下面的网址看看。O(∩_∩)O~
世界各地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因地 理气候条件不同而异。主要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为避免切刀传染病毒 (纺锤块茎、X和S花叶病毒)和环腐病,应选用直径为 3~3.5厘米的健康种薯进行整薯播种。马铃薯最易感染病害,真菌病有晚疫病、疮痂病、早疫病。细菌病有环腐病、青枯病。病毒病有花叶病、卷叶病、类病毒病以及支原体病害等。虫害有块茎蛾、线虫、地老虎和蛴螬等。大部分栽培品种是通过杂交育种选育成的。鉴于普通栽培种马铃薯品种资源的贫乏,近年来尤其重视综合马铃薯的近缘栽培种,包括普通栽培种及二倍体栽培种的染色体组,以利于选育高产、高抗和高淀粉、高蛋白质含量的新品种。选育途径主要有:①利用产生 2n配子的二倍体杂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②利用新型栽培品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马铃薯产量高,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 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适于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 开花和块茎形成期为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如遇干旱,每亩每次灌水15~20吨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马铃薯一般在亩产1330~1650千克的情况下约吸收氮6.65~11.65千克,磷酸2.8~3.3千克和氧化钾9.3~15.3千克。马铃薯虽能适应多种土壤,但以疏松而富含有机质的(pH5.5~6.0)黑土最为理想。密度每亩保苗不能少于4000株。 从美国引进的大西洋土豆,产量高,品质佳,收益显著。其种植技术是: 1.播前准备 深翻土地24厘米~25厘米, 再整平。若播前墒情不足,应提前10天灌水补墒。 2.肥料配制 提前20天左右按每亩300千克~500千克厩肥均匀加入25千克~50千 克碳酸氢铵在向阳处密封堆好,充分腐熟后混匀,深翻土地时施入并翻入土壤。 3.种薯播前处理 ①消毒。每亩用种120千克,原种用瑞毒霉400倍~500倍液喷湿。 ②切块。 将每个种薯切成8块以上。因其顶端优势,尽量在顶端有芽眼处多切块,然后用10毫克/千克赤霉素1包加水10千克浸种5分钟或加水75千克喷洒种块. ③催芽。将薯 块平放在适墒净土上, 使薯芽向上,上铺2厘米土再平放一层种薯,反复3层~4层后再上铺5厘米厚土,堆放在背阳处,用农膜盖严,15天后即可播种。 上述工作一般应在元月中旬前做好,因土豆在膨大期如外界温度超过25℃,块茎则停止生长,秧蔓则生长旺盛,所以必须有90天~100天的适宜生长期,播种不宜推迟。 4.播种要求 按行距70厘米、 株距20厘米开沟向一边翻土,沟深6厘米~8厘米, 放种薯时使薯芽向上,然后覆土起垄高10厘米~15厘米。压实后覆上地膜,在芽顶膜后,破膜覆土。 5.田间管理 当苗长3片~5片叶时注意防治蚜虫。显蕾初期和盛花期各追肥1次, 一般施瑞毒霉500倍液加尿素或磷酸二氢钾1%加膨大素。薯块膨大期注意加强田间灌水,以提高产量。 6.及时收获 6月中旬土豆品质最佳, 应及时收获 . 摘自:2002年第11期《农村实用科技》。

eachpotatowasgivenanameofapersonthatthechildhat是什么意思

each potato was given a name of a person that the child hat的意思是每一颗土豆都有一个孩子的名字。

例句
1
It was shown that each potato viruses with symptoms occurring were related to climatic type, the source of potato variety, planting manners. Some prevention and cure measures are briefly discussed according to practice production.
结果表明,3种马铃薯病毒在贵州马铃薯种植区表现出比较显着的田间症状,其病毒的发生与气候类型、种薯品种来源、种植方式存在相关性,并结合马铃薯实际生产对其病毒防治措施做了简要讨论。
2
The potassium content of root, caulis and leaf in each potato plant the 30 days ( the seedling expects) is higher, transgenic potatos owned a better potassium vegetable to absorb an efficiency after sowing, the plant potassium inside the body was higher than non-transgenic potato.
不同钾浓度下,各马铃薯植株中根、茎、叶的钾含量在播后30d(苗期)较高,转基因株系拥有更好的钾素吸收效率,植株组织内钾含量高于对照植株。
3
Each morph of potato aphid is of obvious importance in potato and other economic plants virus transmission.
桃蚜各型能够传播马铃薯等经济植物的107种以上的病毒病(张、钟1983),严重地影响了马铃薯等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
Along with manganese sulfate density ’ s increase, in each birth time potato tuber ’ s various material content correspondingly increases, the right amount manganese sulfate leaf spurts can obviously promote the photosynthesis product synthesis and the assignment, enhanced the potato tuber starch synthesis and the accumulation quantity.
随着硫酸锰浓度的增加,各生育时期马铃薯块茎中的各物质含量均相应有所增加,适量的硫酸锰叶喷能够显着促进光合产物的合成和分配,提高了马铃薯块茎淀粉的合成与积累量。

马铃薯Y病毒病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病毒名称: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

分类地位: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中的编码为00.057.0.01.058。

病毒异名:Tobacco veinalNecrosis virus,Potato virus ordinary strain。

病毒的提纯:取新鲜病叶,经0.5mol/L磷酸钾、1.0mol/L尿素缓冲液(含二乙基硫代甲酸钠和巯基乙醇)抽提,氯仿澄清,二次PEG沉淀和硫酸铯平衡梯度离心,每千克组织可获得37.8~71.4mg的提纯产量,接近蔗糖梯度离心的三倍。以白花曼陀罗作为繁殖寄主的产量为烟草的三倍。A260/A280为1.20~1.24。

病毒理化特性:

①病毒粒子:线状,长684nm或730nm。沉降系数145S。A260/A280为1.21~1.22。

②核酸:核酸含量5.4%~6.4%,单链RNA,分子质量3.0*106~3.5*106u(Matthews,1982)。G∶A∶C∶U=27.8∶25.6∶18.9∶27.7。

③蛋白:蛋白含量93.6%~94.6%,分子质量34000u。氨基酸组成Ala16,Arg11,Asp22,Cys1,Glu23,Gly13,His4,Ileu12,Leu10,Lys13,Met8,Phe5,Pro11,Ser10,Thr13,Trp2,Tyr6,Val13.

株系:按烟草cvs White Burley、SamsunNN、酸浆、马铃薯cv.Duke of York和马铃薯其他品种的局部和系统症状,可划分以下三类主要株系(De Bokx&Piron,1978):

①普通株系(Potato virus YO group):致马铃薯严重系统皱缩、脉缩、条纹落叶;洋酸浆系统坏死,烟草系统斑驳。普通株系的第一年侵染症状取决于马铃薯品种,一般包括小叶坏死,斑驳或黄化,落叶,有时未老先死。叶坏死起始于小叶的坏死斑或环,发展为叶萎蔫,落叶或挂在茎上(条纹落叶leaf-drop streak)。次年病株矮化,脆,叶皱缩。有时,茎叶坏死比上一年更严重。YO strains同PVX复合侵染引起极严重病害,美国称为皱缩花叶病,英国用皱缩花叶病来称PVY次年和后几年的病株。

②烟草脉坏死株系(Potato virus YN group):几乎所有马铃薯品种都是极轻斑驳;洋酸浆系统斑驳;烟草严重系统脉坏死。烟草脉坏死株系侵染马铃薯第一年,有些品种的初侵染叶,可能出现坏死环或斑,但到生长季后期叶部症状通常是极轻微斑驳;次年和以后几年,症状变得明显,轻型或重型斑驳,很少有坏死,这些症状可能在生长季早期就出现,这取决于气候条件。

③线痕株系(Potato virus YC group,包括C株系):桃蚜不传Potato virus C(Watson,1956),但能传本类的其他株系(De Bokx&Piron,1978)。许多马铃薯品种对本类的诸株系有过敏反应(Calvert,Cooper&McClure,1980)。感病品种,出现系统花叶或条点;洋酸浆和烟草类似普通株系的反应。线痕株系第一年侵染的症状,表现坏死、皱缩或条点(叶片的坏死斑、条纹和叶柄、茎部的条纹),症状取决于马铃薯品种,次年便可传至所有薯块,症状包括条点、皱缩或斑驳和块茎坏死。PVY的头年和次年侵染症状通常难区别,是因受马铃薯品种病毒株系和气候条件影响的关系(De Bokx&Piron,1977)。因病减产10%~80%,也取决于病毒株系和侵染时间。

什么是马铃薯病毒病

potato virus diseases

杨莉莉

由病毒侵染引致马铃薯植株矮化、卷叶和花叶等症状的一类系统性侵染病害。是造成种薯退化、产量降低的主要因素。国际上已报道有20种以上的病毒能侵染马铃薯,国内主要流行病毒经鉴定与国际上一致,在主要栽培品种上均有相当高的发病率,并普遍存在着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各种病毒均能通过块茎传给下一代。根据症状表现分为马铃薯卷叶病和马铃薯花叶病两大类。

马铃薯卷叶病

是引起马铃薯种薯退化的主要病害,也是最早发现的马铃薯病毒病。

分布和为害

世界性分布,在中国广泛发生,尤其是东北、西北等北方地区,产量损失一般为30%~40%,严重时可达80%~90%。初次症状(植株当年在田间受侵染产生的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幼叶直立向上,轻微卷叶和褪色,某些品种叶片边缘发红;生长后期受侵染可无症状但病毒能进入薯块;二次症状(由病薯长成植株产生的症状)严重,植株明显矮化,僵直,下部叶片纵向上卷,上部叶片退色发黄,由于碳水化合物积累,加厚干硬成革质、易破碎,有的叶片边缘发红或严重坏死;维管束变色,薯块变小,病薯切面可见网状坏死。

病因

病原物为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 roll virus,PLRV),属大麦黄矮病毒组(Luteoviruses)成员。病毒粒子球形,直径23~25纳米,致死温度为70~80℃,稀释终点10-3,在蚜虫抽提物中体外保毒期在2℃时为3~5天,25℃时为12~24小时,感染局限于韧皮部。接种三周后病毒浓度上升,四周达高峰期。提纯病毒A260/280为1.78,E值为8.6。汁液磨擦不能传毒,10种以上蚜虫可以传播病毒,以桃蚜为最有效的介体,是唯一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的马铃薯病毒。饲毒期和接毒期均为1~3天,可终身带毒但不传给子代。寄主范围窄,主要为茄科植物,没有局部斑寄主;常用鉴定寄主和繁殖寄主为洋酸浆(Phvsalis flovidana)和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病毒株系划分没有明确的鉴定方法,各分离物在血清学、理化特性或介体传播能力等方面均无差别,但可根据在洋酸浆上的症状而加以区分。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种薯是主要的侵染源,田间自生苗也是毒源,在马铃薯上定居的蚜虫可作有效传播,有翅蚜可进行长距离传播,无翅蚜作植株间传播,凉爽和干燥气候有利于病毒的传播。

病害控制

以培育和应用脱毒种薯,并结合治蚜为主的防治方法。和其他病毒相比,PLRV最易从病薯中脱毒,在37~38℃下热处理20天或31℃和35℃下各4小时变温处理,经一个月即可脱毒。留种地可采用药剂治蚜防止病毒传播,后期可应用药剂催枯以防止晚期侵染和病毒进入种薯。

另有报道甜菜西方黄化病毒(Beet western yel-low virus,BWYV)和番茄黄顶病毒(Tomato yellow top virus,TYTV)也可引起马铃薯卷叶症状,但中国分离检测未发现此两类病毒。

马铃薯花叶病毒病

Potato mosaic virus,PMV

由多种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的一类病害。

分布和为害

普遍发生于世界马铃薯种植区,在中国也广为分布,但由于高温降低植株对花叶病毒的抵抗力,因此以南方严重。引起花叶病的病毒种类,常见的有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和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ile virus,TRV)等,以前三种为普遍,其中以PVY最重要。不同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在不同品种上可引起不同症状和产量损失,轻花叶由PVX、PVS、PVA或PVM单独侵染时植株生长较正常,仅出现轻微花叶、斑驳或症状潜隐,除个别情况外,产量损失在15%以下;重花叶由PVY侵染产生,初次症状为叶片斑驳、坏死或黄化,叶脉、叶柄或茎上可产生褐色条斑而被称为条斑花叶,后期植株可因叶片坏死脱落或干枯下垂而提前死亡,二次症状中坏死现象略轻而矮化、叶片皱缩和花叶严重,减产可达50%以上;皱缩花叶,常有两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形成,植株明显矮化,叶片皱缩、花叶并有坏死斑,重者不能开花而提前枯死,减产50%~80%;黄斑花叶,常由TRV侵染引起,除产生斑驳、黄斑外,病薯切面可见弧线形和环形坏死。

病因

上述几种病毒仅由症状不能辨认,须经鉴定才能区分,常用酶联检测法(ELISA)结合生物学鉴定进行鉴别。PVX为马铃薯X病毒组(Potex-viruses)成员,病毒粒子线状,大小为5.5×13(纳米)。致死温度为68~76℃,稀释终点为10-5~10-6,体外保毒期为数周。提纯病毒的A260/280为1.20,E值为2.97。病毒浓度高,稳定性强,易通过接触传播,不经介体昆虫传毒。寄主范围广,主要为茄科及少数藜科、苋科植物,在千日红(Gomphrena globosa)上产生灰白色带红圈的局部枯斑可用于鉴定和检测,在普通烟上产生斑驳症状,可用作繁殖寄主;PVY为马铃薯Y病毒组(Potyviruses)成员,病毒粒子线状,大小为730×11(纳米),寄主组织超薄切片在电镜下可见到风轮状内含体。致死温度为52~62℃,稀释终点为10-2~10-3,体外保毒期为2~3天。提纯病毒A260/280为1.28,E值为2.8。病毒可以汁液磨擦接种,15种蚜虫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桃蚜是最有效的介体。寄主范围广,至少60种植物可被侵染,主要为茄科、藜科和豆科植物,野生马铃薯Solanum demis-sum及野生马铃薯和马铃薯的杂交种A6上产生黑色小坏死斑,可用作鉴定和检测寄主,普通烟上产生斑驳症状,可用作繁殖寄主。根据症状及介体特点分为三个株系。普通株系PVY°世界范围分布,也是中国主要流行株系。坏死株系PVYn在烟草上引起叶脉坏死,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部分地区和南美洲。中国曾在1985年和1989年从种薯材料中检测到此株系,所占比例小。PVYc不能蚜传,中国仅在个别引进品种上发现。PVS为香石竹潜隐病毒组(Carlaviruses)成员,病毒粒子线状,大小为650×12(纳米)。致死温度为55~60℃,稀释终点为10-3,体外保毒期为2~3天,提纯病毒的E值为3.0。病毒易于汁液摩擦接种,自然条件下多为接触传染,个别株系由桃蚜作非持久性传播。寄主范围窄,不能侵染普通烟、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和番茄,在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和昆藜(Chenopodium quinoa)上可产生局部斑,用作检测寄主,在德氏烟(Nicotiana debneyi)上形成系统明脉,可用作鉴别寄主,马铃薯植株可作繁殖寄主;PVM和PVS同组,粒子类似,经常同时存在并有血清学相关性,但不如PVS分布广泛。致死温度为65~70℃,稀释终点和体外保毒期与PVS相同。病毒可以汁液摩擦接种,自然条件下有桃蚜(Myzus persicae)、马铃薯蚜(Macrosiphum euphoribiae)、鼠李马铃薯蚜(Aphis nastutii)和药鼠灰李蚜(Aphis fuangulae)等4种蚜虫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桃蚜为最有效的介体。寄主范围窄,主要为茄科植物,在曼陀罗、千日红和菜豆上产生局部斑可用作鉴定和检测寄主;PVA与PVY为同组成员,病毒粒子相似并有血清学相关性。PVA稳定性低,致死温度为44~52℃,稀释终点为1∶50,体外保毒期12~24小时。病毒可以汁液摩擦接种,桃蚜、马铃薯蚜、药鼠灰李蚜等7种蚜虫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病毒,主要介体为鼠李蚜和桃蚜。寄主范围限于茄科植物,在许多植物上产生的症状类似PVY,但PVA可在野生马铃薯S.demissum A上产生局部斑,可根据症状轻重分株系;TRV为烟草脆裂病毒组(Tobraviruses)成员,双分体病毒,粒体杆状,长粒体为180×25纳米,短粒体为75×25纳米。致死温度为75~80℃,稀释终点10-4,体外保毒期为4周。汁液摩擦接种较困难,自然条件下由多种短根线虫(Stubby root nematode)传播。寄主范围很广,但许多不表现症状。在苋色藜、黄瓜上产生局部斑,可用于鉴定和检测,克利夫兰烟(Nicotiana clevelandii)用作繁殖寄主。在马铃薯上根据症状可分为茎斑驳株系及块茎坏死株系。其它能侵染马铃薯的病毒还有烟草坏死病毒(TNV)、苜蓿花叶病毒(AMV)、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种薯为最主要的初侵染源,其它茄科等寄主也提供病毒源。多数病毒由介体传播扩散蔓延,蚜传病毒则受蚜虫种类、数量和发生的影响。一般早春播、夏播和秋播发病较轻。TRV易发生于轻沙质土壤和多雨季节。

病害控制

培育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种薯基地,应用脱毒种薯和采取各种栽培措施避开蚜虫迁飞高峰,生产健康种薯供大田应用。无病种薯生产包括脱毒原原种和不同级别的原种生产。花叶病毒比卷叶病毒难脱毒,应采取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技术进行,茎尖培养以带一个叶原基的顶芽脱毒效果最好。脱毒难度顺序为PVA、PVY、PVM、PWX和PVS,以PVS为最困难。复合侵染会影响消除病毒,如PVX和PVY同时侵染时,浓度大为增加,难于脱去。由于田间再侵染和组培苗抗病力差,对原原种要多次严格检测,拔除病株和保护性栽培,对各级种薯生产要选择合适的冷凉生态环境和隔离措施,采用早熟栽培结合治蚜并定期检测病毒,将植株带毒率控制在标准以内,以保证种薯质量。

此外还有马铃薯扫顶病毒(PMTV)分布于南美、北欧、中欧和日本,由马铃薯粉痂菌(Spongospora subterranea)传播;马铃薯黄矮病毒(PYDV)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由叶蝉传播。这两种病毒在中国尚未发现,已列为对外检疫对象。

参考书目

Hooker,W.J.Compendium of Potato Disease,The 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1981.

马铃薯病害

potato diseases

黄河

全世界已报道的近百种,在中国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约15种,一般减产10%~30%,严重达70%以上。

种类和分布

中国马铃薯种植区大致可分为四类,各种植区病害的种类和分布有所不同。①一季作区。包括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主要病害有晚疫病、花叶病毒病、卷叶病毒病、黑胫病、环腐病、丝核菌病等。②两季作区。包括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病害有花叶病毒病,细菌性青枯病、疮痂病、早疫病等。③冬作区。包括华南诸省。主要病害有花叶病毒病、细菌性青枯病,晚疫病偶有发生。④多种种植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西南诸省。主要病害为晚疫病、病毒病、青枯病及癌肿病和粉痂病等。

重要病害

主要有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病毒病,马铃薯纤块茎病,马铃薯线虫病等。

马铃薯晚疫病

是一种毁灭性最大的真菌病害。能侵染除花以外的所有部位,使叶片产生坏死斑,短期内导致整田植株死亡并引起块茎腐烂。干旱炎热年份不严重。其它重要的真菌病还有马铃薯早疫病,在华中地区和土地瘠薄地块尤为严重。病原物为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属半知菌,丝孢目。1885年美国首先报道,1933年由古森斯(Goosems)命名。叶片上产生黑褐色带同心轮纹的病斑。马铃薯块茎干腐病,1916年佩西布里奇(Pethybridge)发现多种镰孢引起干腐病。病原物主要为茄类镰孢(Fusarium solani)与粉红镰孢(F.roseum),属半知菌,瘤座孢目,是窖藏腐烂的主要病害,中国各地都有发生。运输和贮藏中管理不善时发病严重。马铃薯丝核菌病病原物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属半知菌,无孢目。1858年Kühn命名。1891年由普里利欧(Prillieux)和德拉克罗依(Delacroix)发现茎基有担子菌孢子。1904年罗尔夫斯(Rolfs)证实这些孢子是该菌的有性阶段。现定名为瓜亡革菌,属担子菌,胶膜菌目。侵染芽尖,造成缺苗或出土迟缓,薯块上长有暗褐色菌核,中国东北地区比较普遍。马铃薯癌肿病,块茎与匍匐枝上形成表皮波浪状、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似花椰菜的肿瘤。颜色由白变深褐色,腐败后产生臭味。严重的不能食用。病菌在土中能存活16年以上,是对外检疫对象。过去中国无此病,现已在四川、云南、贵州的一些地区发生。马铃薯粉痂病最早于1842年由沃尔罗思(Wallroth)报道,但病原物的正确名称在1886年由布伦乔斯特(Brunchorst)所定,属鞭毛菌壶菌目。马铃薯粉痂菌(Spongospora subterranea),在块茎上形成浅的凹陷斑,内充满暗褐色孢囊球粉末。该病在福建、广东、湖北一些省份发生。

马铃薯青枯病

1896年史密斯(Smith)最先报道病菌能侵染多种茄科植物。主要在中国南方温暖湿润的省份发生,有上升为这些地区主要病害的趋势。受害后维管束变褐堵塞,造成整株枝叶青枯而死。马铃薯黑胫病由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atroseptica)引起,1879年莱因克(Reinke)和伯索德(Berthold)报道过此病,1899年弗兰克(Frank)把黑胫与块茎腐烂联系起来,受病植株矮小直立,早期变黄叶柄向上,小叶沿主脉上卷。茎基靠地面部分变黑变软,并能轻易被拔出。通过种薯和切薯刀而传染。马铃薯环腐病1904年先在德国发现,后在美国、加拿大普遍发生。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各产区蔓延成灾。植株茎叶由下而上萎蔫,叶片变黄,边缘向内卷,病薯的维管束受侵形成一圈奶黄或浅褐色的环腐。

马铃薯软腐病

1901年琼斯(Jones)确定由细菌引起为害。经块茎的伤口、窒息造成的皮孔扩大及其它病害如晚疫病形成的病斑侵入,是水淹地块茎腐烂与窖藏运输腐烂的主要病害。普通疮痂病病原物为疮痂病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s)。1825年就有文字记载,1890年由撒克斯特(Thaxter)鉴定了病原菌。在块茎上形成木栓化的疮痂,一般不深入到薯肉,但造成商品价值下降。中国江苏、安徽、山东较普遍,东北也有发生。

马铃薯病毒病

马铃薯生产中主要问题之一是种薯退化,可减产30%~50%,甚至更严重,常迫使农民换用种薯。早在1775年就有退化现象的描述,到1910年才开展探索原因的研究。1913~1920年奎杰(Quanjer)确定由病毒引起。对病毒的主要作用已明确。常见的花叶型症状由马铃薯病毒X、Y、A、S、M等单独或混合侵染引起。重花叶病由马铃薯病毒Y引起,为线状病毒,如有马铃薯病毒X则症状更严重,引起皱缩花叶,叶片变小有坏死斑,下部叶片死亡,植株矮小甚至全株死亡,能通过汁液传染,由蚜虫作持久性传播。卷叶病先由奎杰命名证明在田间传染。1920年博杰斯(Botjes)证明由马铃薯卷叶病毒引起,蚜虫为传播媒介。带卷叶病毒的块茎长出的植株矮小,老叶僵硬革质,沿主脉向上卷,顶叶色淡,韧皮部有坏死斑,当年侵染的则在上部叶片直立卷起,色淡边缘带紫色。卷叶病毒颗粒状,不能汁传,由蚜虫作持久性传播。上述所有病毒病都能靠块茎传到后代。

马铃薯纤块茎病

由只有核糖核酸没有外壳蛋白的类病毒PSTV引起,1967年由迪纳(Dienner)和雷默(Raymer)发现并证实。症状主要是块茎变小变长,两端渐尖呈纺锤形。芽眼和眼眉突出,表皮光滑。靠汁液和昆虫媒介传播,并能通过实生种子传到后代。

马铃薯线虫病

主要有金线虫病、根结线虫病。金线虫病造成田间植株成片死亡,而雌虫体附着于根部膨大成胞囊,内含大量虫卵能存活10年,很难根除。在中国尚未发现,是严格的对外检疫对象。

病害控制

马铃薯病害的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加强窖藏和运输管理等综合措施。①严格检疫,控制危险性病害如马铃薯癌肿病、粉痂病、青枯病等的蔓延;②选用无病种薯,茎尖脱毒或热处理,建立无病良种繁育基地,可预防马铃薯黑胫病、环腐病、疮痂病、病毒病等的发生和为害;③选用抗病品种;④轮作并施用不带菌的净肥;⑤在马铃薯收获、贮藏和运输中应尽量减少伤口,防止病菌的侵入;⑥发病后及时喷药保护。

参考书目

Hooker,W J.Compendium of potato diseases,Amer.Potato Soc.US,1983.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potato这个软件有病毒吗 怎么种小土豆视频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